amjs澳金沙门(中国)有限公司-Weixin百科

×
行业动向

凌启鸿专家工作站精确定量栽培助水稻超高产

2018-09-06

导  读

9月2日在“超级杂交稻个旧示范基地”测产验收的结果——平均亩产达到1152.3公斤,刷新了该基地记录。

超级杂交稻个旧示范基地

凌启鸿教授(右二)及专家、学者现场观摩

“很难有机会看到这样的实验田”“在现场感觉很震惊、很高兴、很自豪”……9月3日,在2018年凌启鸿专家工作站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超高产观摩研讨会上,来自各个省市的专家、学者连声赞叹,让他们喜出望外的正是9月2日在“超级杂交稻个旧示范基地”测产验收的结果——平均亩产达到1152.3公斤,刷新了该基地记录。

“超级杂交稻个旧示范基地”101亩攻关片于3月23日播种,4月20日至22日移栽,9月2日收割,以“精确定量栽培原理和技术”种植,水稻田间表现为长势均匀、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无主要病害。

“凌启鸿教授研制的‘精确定量栽培原理和技术’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个旧示范基地百亩攻关片今年获得如此高产,这是一个突破,也显示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起到增产、增收、节本、生态、安全的综合效益。”研讨会上,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丁艳锋教授十分感谢老一辈科学家带领广大栽培科技工作者,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据丁艳锋教授介绍,从2013年到2018年,凌启鸿教授累计35次来到超级杂交稻个旧示范基地,诊断水稻长势长相,指导技术应用。

“从试验计划的制定到每个水稻关键时期的田间诊断,再到技术总结,凌教授和他的团队都亲力亲为。”个旧市大屯镇新瓦房村四组组长李国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兴奋与自豪。他说:“今年‘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效果非常好,赢得了当地农民朋友的交口称赞,也赢得了现场观摩会的领导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一开始以‘精确定量栽培原理和技术’为指导种植进行水稻高产攻关,村民们都很质疑,他们觉得以那么大的间距栽种,怎么可能高产。”李国光回忆起大家攻关夺高产的这几年不禁感慨。2012年凌教授和他的团队在拔节期来到大屯基地考察时发现,那时当地的栽培技术较为传统和随意,对于凌教授和他的团队形成了压力,也产生了动力。经过2013年、2014年两年的实践探索,当地水稻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验证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普遍实用性,也完全统一了村民的思想。2015年该基地连片种植102亩,平均亩产1067.5公斤,率先完成了袁隆平院士第五期高产攻关项目的预期目标,创当时全国乃至世界百亩连片种植超级杂交稻平均亩产的最高纪录。2015年至2017年,实现了连续三年百亩示范产量突破16吨/公顷的高产攻关目标。

“希望参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省份要因地制宜,对技术进行优化和模式化,办好示范点,使该技术获得最大范围推广。”研讨会最后,现已85岁的我国著名农学家、作物栽培学家凌启鸿教授提出了他的希望。

责任编辑:张曼   来源   中国红河网

导  读

9月2日在“超级杂交稻个旧示范基地”测产验收的结果——平均亩产达到1152.3公斤,刷新了该基地记录。

超级杂交稻个旧示范基地

凌启鸿教授(右二)及专家、学者现场观摩

“很难有机会看到这样的实验田”“在现场感觉很震惊、很高兴、很自豪”……9月3日,在2018年凌启鸿专家工作站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超高产观摩研讨会上,来自各个省市的专家、学者连声赞叹,让他们喜出望外的正是9月2日在“超级杂交稻个旧示范基地”测产验收的结果——平均亩产达到1152.3公斤,刷新了该基地记录。

“超级杂交稻个旧示范基地”101亩攻关片于3月23日播种,4月20日至22日移栽,9月2日收割,以“精确定量栽培原理和技术”种植,水稻田间表现为长势均匀、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无主要病害。

“凌启鸿教授研制的‘精确定量栽培原理和技术’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的。个旧示范基地百亩攻关片今年获得如此高产,这是一个突破,也显示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起到增产、增收、节本、生态、安全的综合效益。”研讨会上,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的丁艳锋教授十分感谢老一辈科学家带领广大栽培科技工作者,为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据丁艳锋教授介绍,从2013年到2018年,凌启鸿教授累计35次来到超级杂交稻个旧示范基地,诊断水稻长势长相,指导技术应用。

“从试验计划的制定到每个水稻关键时期的田间诊断,再到技术总结,凌教授和他的团队都亲力亲为。”个旧市大屯镇新瓦房村四组组长李国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十分兴奋与自豪。他说:“今年‘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示范效果非常好,赢得了当地农民朋友的交口称赞,也赢得了现场观摩会的领导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一开始以‘精确定量栽培原理和技术’为指导种植进行水稻高产攻关,村民们都很质疑,他们觉得以那么大的间距栽种,怎么可能高产。”李国光回忆起大家攻关夺高产的这几年不禁感慨。2012年凌教授和他的团队在拔节期来到大屯基地考察时发现,那时当地的栽培技术较为传统和随意,对于凌教授和他的团队形成了压力,也产生了动力。经过2013年、2014年两年的实践探索,当地水稻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验证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普遍实用性,也完全统一了村民的思想。2015年该基地连片种植102亩,平均亩产1067.5公斤,率先完成了袁隆平院士第五期高产攻关项目的预期目标,创当时全国乃至世界百亩连片种植超级杂交稻平均亩产的最高纪录。2015年至2017年,实现了连续三年百亩示范产量突破16吨/公顷的高产攻关目标。

“希望参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省份要因地制宜,对技术进行优化和模式化,办好示范点,使该技术获得最大范围推广。”研讨会最后,现已85岁的我国著名农学家、作物栽培学家凌启鸿教授提出了他的希望。

责任编辑:张曼   来源   中国红河网

THE END

2018

09/06

分享至: